温暖的家庭
9月28日,鲁迅与许广平抵达香港,鲁迅没有想到这第三次的香港之行竟是最后一次。
抵达香港的第二天午后,英国殖民当局雇佣的两个检查员因为没有得到贿赂,将他携带的几口书箱又撕又扯,翻搅得凌乱不堪。当鲁迅要求他们不再翻看旁边的箱子时,一个检查员低声跟鲁迅说,要给10元钱才肯罢手。鲁迅没理睬他,于是他们照样把另外的几口书箱和提包弄得一塌糊涂,甚至以捏造罪名进行要挟。这场殖民地的小小闹剧,让鲁迅更感到了当时中国的暗夜无边。
他们经过几天海上的航行,于10月3日抵达上海,几天之后,迁入闸北区景云里的寓所。如今,他们已在患难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再也不能分离了,也应该在一起生活了,从这时起,他们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对于鲁迅来说,有一个有爱情的家庭和一个患难与共、相互了解的伴侣,是多么的重要啊!许广平敬仰他,体贴他,衷心地热爱他。并献出自己全部的智慧和才华来帮助他。她知道伟大的鲁迅不是属于她自己的,而是属于这个苦难的民族的。因此,她尽自己所能,支持和保护鲁迅的战斗。
同居后不久,许广平曾希望在教育界找个工作,找到后,鲁迅却不愿意她离开自己的身边,他含蓄而深沉地说:
“这样,我的生活又要改变了,又要恢复到以前一个人干的生活中去!”
鲁迅的话,打动了许广平的心,她感到鲁迅多么珍爱现在这两个人在一起的日子,她不应该改变这些,于是马上决定:不出去工作了,时时陪伴着他,做一个坚贞不渝的战友和知音去支持他。
对于比自己年轻许多的许广平,鲁迅一方面感谢她真挚的支持,另一方面又像师长一样关怀和爱着她,到上海两个月后,他开始教她日语。
虽然鲁迅的工作很繁忙,但他却挤出时间,给许广平编出27课的讲义,从教单字开始,内容逐步深入。每天晚上,是授课的时间,他们在安宁和谐的灯光下,认真地教着、学着,不浪费任何一个普通的夜晚。除了有人邀请,鲁迅回家太迟了,才在这一个晚上停学。后来鲁迅又教给她日语版的《马克思读本》,他们敬爱马克思这位长着大胡子的革命导师,在恩爱的相互切磋的氛围中共同学习这新鲜而伟大的真理。
鲁迅到上海后气色好多了,人也胖了,衣着也整洁了,这都是许广平照顾的功劳。她除了平日学习日文,其他能够工作的时间,全部献给了鲁迅,自己把家里柴米油盐的一切琐事都承担起来。
她是辛苦的,除了要给鲁迅购买书籍、查找材料、校正文章之外,还要给他织毛衣、做棉鞋、缝衣裳,连换件衣服,也是她拿到面前,鲁迅含蓄地对人赞美说:
“我现在换衣服也不晓得向什么地方拿了。”
一向繁忙的鲁迅一天的时间总是排得紧紧的,虽然在心中感激着,却极少有交谈的时间,他对劳累的许广平是深怀歉意的。所以每夜在许广平将去睡下时,他总要陪她坐几分钟,这时,他总是说:
“我陪你抽一支烟好吗?”
“好的。”许广平总是这样回答。
烟雾袅袅上升,真的爱情就像炉中的火,很平常,却给人以温暖。他躺在许广平身边,海阔天空地谈着,烟抽完了,他还想谈,于是,又请求许广平:
“我再抽一支烟好吗?”
“好的。”许广平说。
鲁迅兴奋极了,他又谈了起来。然而,劳累一天的许广平却在他的声音与烟雾中睡着了。这时,鲁迅才轻轻地走开,继续坐在那已铺满稿纸的灯光下。
鲁迅曾多次深情地望着劳累的许广平说:“我要好好地替中国做点事,才对得起你。”听到伟大心灵这样恳切的表白,许广平幸福地笑了。
然而,他们之间有时也有小小的风波。个性倔强而从不掩盖自己情感的鲁迅,有时会因为许广平几句不合心意的话而不高兴。
这个时候,鲁迅就用沉默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更严重的时候就烟茶不动,像大病一样,一切不闻不问。这伟大的作家,有时像个孩子似的发泄他的不满,鲁迅不止一次有过这种情形。
他对许广平生气的时候,有时会在晚饭之后,独自一个人跑到阳台上,在那里无言地睡下,直到许广平把他叫醒。每当这个时候,许广平总是感到无奈和惆怅,但她能够理解他。而且最多不过一天,鲁迅就会意识到自己给亲人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于是,他会在抚慰许广平时道歉地说:“我这个脾气不好。”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