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睡前阅读网】地址:sqfwy.com
赞赏中国艺术
毕加索对中国情有独钟,东方的艺术,令他心驰神往。辉煌的唐朝、繁荣的宋朝;声如磬、明如镜的瓷器;美如画、柔如水的丝绸……他多么想亲眼看一看这个国度的风土人情,亲身感受一下东方艺术的无穷魅力啊!可是,永无休止的工作使他没有得到这么一个机会。
他热爱中国的绘画,中国的水墨画是他景慕已久的艺术形式。有一段时期,他曾潜心研究了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那雅俗兼具、文情并生的画作,那“功夫深处渐天然”的境界,常常令毕加索这位现代艺术大师惊叹不已。
这位70余岁的老人,开始拿起中国的毛笔,铺展开中国的宣纸,认认真真地琢磨和临摹着那些淡雅别致的中国水墨画了。他认认真真地琢磨着、仔仔细细地描绘着,不知不觉之中,他所仿绘的中国水墨画竟然积累了200余幅。
毕加索钟爱那种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艺术形式,他知道,线,是东方艺术的根子。中国的水墨画,自始至终贯彻的就是这根神奇的线,而自己的“立体主义”作品,不也渗透着线的魅力吗?
他渴望到中国去,渴望有机会与中国的绘画大师促膝交谈。正在这时,中国画界的另一位大师——张大千先生叩门求访了。
1956年5月,应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乔治·萨勒的邀请,著名中国画家张大千携夫人徐雯波来到“人间的艺术天堂”——巴黎。
5月31日至7月15日,张大千在巴黎举办了两个画展,其一是东方博物馆的“敦煌画展”,另一个是设在卢浮宫的“张大千近作展”。与此同时在卢浮宫开展的是“马蒂斯遗作展”,这是乔治·萨勒特意安排的,他想让东、西方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在卢浮宫这个艺术的殿堂来一次正面的“交锋”。
张大千的画展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与耶华利的想法不谋而合的是,张大千此次来到巴黎,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会一会西方艺术大师毕加索。他把这个愿望看得比画展还要重要,并请旅法画家赵无极和潘玉良帮忙引荐。
赵、潘二人在法国居住多年,但从未和毕加索打过交道,对毕加索的脾气也是早有耳闻。
张大千转而向乔治·萨勒求助,但是萨勒也表示爱莫能助。张大千让翻译直接拨通了毕加索的电话,接电话的正好是毕加索的女秘书雅克琳。当她听说来自中国的客人张大千要拜访毕加索时,想起了毕加索平时对中国艺术的爱好和推崇,于是一反“来者皆拒”的作风,留下了张大千旅馆的电话号码。
两个小时后,雅克琳打通了旅馆的电话:“朋天,毕加索将参加邻近的瓦洛利镇陶器展览会开幕典礼,会场上见。”张大千顿时喜上眉梢。
第二天,张大千携夫人和翻译来到瓦洛利镇,这里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欢庆气氛。街道上到处都是人,大家个个满脸的兴奋和企盼,他们都在期待着一个人——毕加索,他是今天的主角。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文学艺术家》转载请注明来源:睡前阅读网sqfwy.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