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人道主义活动家,在美国《时代》杂志的评选中,他当之无愧地被评为二十世纪的“世纪之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侠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创立者。
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是保持旺盛的好奇心罢了。
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习的D量已知事实,而在于训练你的头脑去思考教科书里学不到的东西。
幸福快乐的人太满足于现状,不大会考虑未来的事情。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拥抱整个世界,可以促进人类的进步。
自由的教学和自由的表达、出版个人见解是任何人健全和自然发展的基础。
1879年3月14日星期五,一个伟大的小男孩出生了,他的名字叫“爱因斯坦”。
小爱因斯坦习惯于自己独自玩耍,常常一个人沉浸在搭积木和解字谜的自娱自乐中。
爱因斯坦会花上好几个钟头耐心地用积木建造超过14层高的积木房子,那时,他绝对全神贯注,任何事都无法阻止他。对父母和其他人给的新玩意儿,小爱因斯坦总是小心翼翼,而且总是锲而不舍地耐心学习如何使用这种东西。爱因斯坦成名后声称自己并不如别人聪明,只是比别人好奇一些,还说他天生的孩童的好奇心一直持续到成年以后。他在给同事的一封心中写道:“我……成长得很慢,直到成年以后才开始试图探索空间和时间的问题。然后,我比成年人更深入、持久地钻研了这个问题。
从中学开始早直到离开中学,他对物理、数学和哲学的兴趣还逐渐从学校日常学业之外独立发展起来。他的工程师叔叔雅各布和一个叫泰尔米的年轻医学院学生在爱因斯坦乏味的中学期间对他影响巨大。泰尔米从1889年到1894年期间每周一次在爱因斯坦家中吃午餐。泰米尔和雅各布叔叔对爱因斯坦与生俱来的对每件事刨根问底的好奇心大加鼓励,不论指南针还是宗教,他们都尽力帮助解答疑问。泰米尔不断带来流行的科学读本,尽力满足这个好奇小男孩的兴趣。他还带来一堆堆的哲学书,一起讨论爱因斯坦提出的许多问题。这时候的爱因斯坦对外部世界的求知欲如饥似渴。让爱因斯坦高兴的是,在他们的讨论中泰米尔对他平等相待,从不计较他们年级的不同。泰米尔付出的时间和提供的知识正当其时,爱因斯坦正处于从小男孩逐渐策划那个数到一个能独立思考的成人的年纪,对这些有益的知识吸收的很快。这些书籍大大拓宽了爱因斯坦的视野,使他的爱好不仅限于数学,对所有的自然科学都兴趣盎然。
他说:“十二岁的我刚开始了了解基础数学,就惊喜地发现仅仅通过推理便可能发现真理。……我越来越相信即便是自然也能被理解为一种相对简单的数学结构。”
十三岁的爱因斯坦对哲学和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他研读了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泰的著作《实践理性批判》,其中关于自由意志的哲学理论在爱因斯坦心中引起了共鸣。他可能阅读了书结尾处康泰的那篇著名宣言。宣言中称:“有两种东西让心灵充盈生生不息的新奇和敬畏:即高高在头顶之上的星空和其中所蕴含的自然之律。”
这句话常常被爱因斯坦引用。
爱因斯坦很享受在意大利的生活。接下来的一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同时空余时间还帮助叔叔搞一些设备的设计工作。他的学习习惯很特别。妹妹玛雅回忆说,哥哥即使身处嘈杂的环境中仍然能集中精力不被打扰,他常常坐在沙发上“手中拿着纸笔,不时小心翼翼蘸蘸扶手上的墨水瓶,完全专注于学习中,周围的人声鼎沸丝毫不能影响他。爱因斯坦对考上苏黎世联邦技术大学的目标毫不含糊。学习功课之余,出于个人爱好他开始写首篇科学论文,并寄给远在德国的一个物理学家亲戚过目。这篇论文表明了他对电磁现象的兴趣,也显示他对当时电动力学的潜心研究。
十六岁的爱因斯坦在空闲的时候也开始思考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他试图描述追逐一束光线的情景:能否于光线速度并驾齐驱,能否比光线快赶上光线?他在1949年的《自述》结尾处写道:“如果我以常数c速度(光在真空中的行进速度)追赶一束光线,则可观测到这束光波在电磁场中处于静止状态……一开始直觉清楚地告诉我,如果这是正确的话,同样的道理,相对于地球的静止的观测者,则也将发生同样的现象,但显而易见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他还继续联想,如果人们骑上一束光线,以每秒186324英里的速度风驰电掣,将看到怎样一个世界呢?从飞驰的火车上射出的光线是否比静止的火车上的速度更快些?这些诶构想成为爱因斯坦发现侠义相对论的基础。他在狭义相对论中创造性地提出光速恒定的理论,即不论射出光线的物体以何速度运行,光线均以恒定匀速前进。侠义相对论对人们认识时间和空间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爱因斯坦进入苏黎世联邦技术学院前,在阿劳中学快乐地度过了受益匪浅的一年。在瑞士,学校制度于在德国有很大的不同,不那么严格、压抑、一本正经,学习气氛宽松友好,有自由学习之乐而无严厉处罚之忧,很适合爱因斯坦的个性。学监和老师们也采取灵活态度,对学生因材施教而非呆板的军事化管理,鼓励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处事的能力。同样,学生们对老师十分尊敬,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孩子们都乐于向老师们请教问题,寻求帮助。
就成长环境而言,瑞士联邦是世界上著名的和平中立国,历来无意发动战争征服或攫取别国领土。虽然它的军队属于世界上最好的军队之一,但只是为了防卫目的而存在,没有任何侵略的意愿。因此,这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欧洲小国是像爱因斯坦这样性格独立,才华横溢并且有政治抱负的人理想的成长环境。
除了国家的良好和平主义传统,瑞士联邦的阿尔高郡也具有爱因斯坦着迷的地方,这里的学校历来倡导自由、世俗的教育传统,并以其完备物理和工程实验闻名于当时,亦为爱因斯坦天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大帮助。
在阿劳中学,爱因斯坦被同学们认为诗歌特立独行的人。当时中学里大部分学生都想学法律、医学和教师专业,但他一点也不想学这些大学里的热门专业,而是一门心思扑在被视为冷门的物理、数学等专业上,准备投身于数学和物理学研究。从这时期,他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未来,他在题为《我的未来计划》的法语期末考试作文中写道:“幸福快乐的人太满足于现状,不大会考虑未来的事情。”
在这篇还存在不少语法错误的法文作文中他说他将投身于科学事业,这是他“针对自己长于抽象、数学思维但缺乏想象力的实际操作能力的特点制定的个人规划”,并认为这些优缺点将决定他的未来。他继续写道,因为喜欢从事科学和数学这类事情,选择科学方面的职业作为未来事业是顺利成章,并认为从事科学职业能让自己发挥独立思考的长处。这对他来说很有吸引力。然而他后来取得的成就证明,他的自我评价并不是那么准确。事实证明他的实际操作能力很强,而且在接下里的十年里也证明了自己非凡的想象力。1929年他为此写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拥抱整个世界,可以促进人类的进步。”
大学四年级时,为了通过毕业考试,他不得不采用自己一直深恶痛绝的死记硬背模式学习。这个痛苦的经历他后来称之为“噩梦”,认为考试给自己和其他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灵创伤。在一篇题为“噩梦”的短文中,他呼吁应该废除通过毕业考试才能从学校毕业的规定,认为这项制度无助于测试学生的知识,知识鼓励人们去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不但毫无用处,而且害人不浅。毫无用处是因为老师无法从考试中考察他们许多年来交给学生的知识情况,害人不浅是因为孩子们的未来命运就像赌博一样押在通过考试上往往给孩子们带来巨大压力,容易让他们在考试前夜噩梦连连,以致造成心里创伤。
1901年在爱因斯坦为工作发愁时说,我已决定对未来作出如下规划:我必须马上找到工作,不论哪种卑微的职业,我的科学目标和自负不会阻止我去接受即便是最卑微的工作。
在伯尼尔的日子里,爱因斯坦不修边幅,而且不介意长期坚持不懈地继续从事物理学研究工作。他不论在上班时还是业余时间中都坚持创造性的思考物理学的重要问题,这些努力为他在随后的“奇迹之年”所发挥的光辉著作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谁让他玩游戏王的!》《重开吧!蜘蛛侠!》《魔女,火球与蒸汽邪神》《我能继承角色天赋》《野火》《恶龙,为了赚钱选择文化胜利》【晴天小说网】【七零文学网】【小白书】【墨墨文学】
睡前阅读网【sqfwy.com】第一时间更新《名人名言录》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