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恩师
生活的无奈使约翰又拣起了酒瓶子,脾气越来越坏。尽管如此,约翰还是没有忘记父亲的职责,认真教育下一代,把儿子培养成才。
午夜时分,波恩城也慢慢地睡着了。在昏暗的街道上。约翰和他的酒友皮艾弗尔先生并肩走着,他们步履蹒跚。约翰的这位酒友皮艾弗尔先生可不是个一般的酒徒,他是一位不错的男高音,弹得一手好钢琴,而且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双簧管演奏家。约翰把他请到家里,是请他来教授贝多芬钢琴课的。约翰心里明白,凭着自己的能力,是没法再教儿子了。
这时,小贝多芬已经9岁了。以前父亲要他整夜弹钢琴,他经常吵着哭着大发脾气。现在,他的脾气已经好得多了。而且皮艾弗尔的本领的确比爸爸高明几倍,又肯耐心地教他。所以,这时,他倒觉得比从前快乐些。
更重要的是,皮艾弗尔不会像父亲那样拿鞭子打他。
在小贝多芬看来,成为一个音乐家,无非是让妈妈过得好一些。
于是,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弹钢琴了。
皮艾弗尔先生在音乐方面的天分的确出众。然而还不到一年,他就离开波恩,又开始了他的飘泊生活。
小贝多芬没忘记过这个流浪的老师。当皮艾弗尔先生风烛残年,身陷困境时,小贝多芬得知后,送钱、送物,来报答他的恩德。
1778年3月初,光秃秃的树木虽然还在寒风中抖动,但是热爱大自然的人们,能看到春天正悄悄地向人间走来。
在这一段时期,除了皮艾弗尔先生以外,先后指导过贝多芬音乐的还有海恩瑞希·范·伊登、弗朗兹·乔治·洛凡蒂、威里巴德·柯赫赫等人。这些老师走马灯似的在贝多芬身边转来转去,每个老师都认为贝多芬是个天才,可是人人都觉得力不从心。直到有这么一天……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黄昏了,放学归来的贝多芬刚踏进家门,就看见有一位风流倜傥的绅士正在同父亲聊天。他是内弗,格罗斯曼——赫尔默恩协会乐队的指挥。虽然还不过30岁,可是,在指挥歌剧方面,不论是在莱比锡还是在德勒斯登,人人都知道他是位指挥好手。不止这些,他还会作曲。他早已出版了24支奏鸣曲、歌曲及颂歌等好多作品。
内弗是一个非常严厉的老师。尽管小贝多芬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但是,如果发现一点不满意的地方,他就要严厉地训斥一番。
在小贝多芬学习通奏低音、钢琴演奏的同时,内弗开始将乐理知识排入了贝多芬的课程表。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音乐是通过声音塑造的形象,是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真正的音乐能表达文字所不能表达的内容。在音乐面前,文字可以说只是一种可怜而贫乏的工具,它是出于人们相互理解和共同需要而产生的。可音乐呢,仅仅几个音节,几个短短的声响,就能使人们震惊、感伤、舒畅、激动。人类内心里每一种微妙的情感,它都能生动地展现、表达出来。
内弗先生这些深入浅出的讲解,是小贝多芬从未听过的。他开始被内弗先生那渊博的学识、亲切的谈吐和闪光的人格力量所倾倒。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内弗先生成了贝多芬最盼望见到的人。
从这以后,小贝多芬和内弗变成了忘年交,并把他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因为内弗不仅是在培养一个音乐家,更没有忘记他是在培养一个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