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睡前阅读网sqfwy.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六、师出名门的李政道
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抗战时期在国立浙江大学(当时在贵州省)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194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50年获博士学位。1950~1951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1951~1953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3~196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理论物理学教授,1963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主要著作有:《粒子物理和场论引论》、《李政道文选1~3集》、《宇称不守恒三十年———李政道六十华诞学术研讨会》、《对称,不对称与粒子的世界》、《李政道文选,1985~1996》、《科学与艺术》、《物理的挑战》、《宇称不守恒发现之争论解谜》等。
1.作为中国人他获得了诺贝尔奖
1956年和杨振宁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iθ/i-iτ/i之谜,并且提出了“李—杨假说”,即在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是不守恒的,后来这一假说被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用实验所证实,从而推翻了过去在物理学界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为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的道路上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因此也获得了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项科学工作在发表的第二年就获得诺贝尔奖,这还是第一次。李政道又是到那时为止历史上第二个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李政道在其他方面的重要工作还有:
1949年与M.罗森布拉斯和杨振宁合作提出普适费密弱作用和中间玻色子的存在。
1951年提出水力学中二维空间没有湍流。
1952年与D.派尼斯合作研究固体物理中极化子的构造。同年与杨振宁合作,提出统计物理中关于相变的杨振宁—李政道定理和李—杨单圆定理。
1954年发表了量子场论中著名的“李模型”理论。
1957年与R.奥赫梅和杨振宁合作提出CP不守恒和时间不反演的可能性。同年与杨振宁合作,提出二分量中微子理论。
1959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硬球玻色气体的分子运动论,对研究氨Ⅱ的超流动性作出了贡献。同年又合作分析高能中微子的作用,定出此后20多年这方面大量的实验和理论工作的方向。
1962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带电矢量介子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可重正化性。
1964年与M.瑙恩伯合作,研究了无(静止)质量的粒子所参与的过程中,红外发散可以全部抵消问题。这项工作又称李—瑙恩伯定理,或与木下的工作合在一起,称KLN定理。
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
20世纪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又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还就色禁闭现象提出了真空的“色介常数”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继续在路径积分问题、格点规范问题和时间为动力学变量等方面开展工作;后来又建立了离散力学的基础。
2.中学时学校聘他作“小先生”
李政道生于上海的一个名门望族家庭。祖父曾任基督教苏州卫理会的会督,在当时国际宗教界里颇有声望;父亲李骏康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化系,经营肥料化工产品的生意,家境颇为殷实;母亲张明璋毕业于上海启明女子中学。在那时李家可算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
少年时的李政道,在父母的影响和殷切的希望下,完全表现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中国古老传统观念。李政道十分喜爱读书,成天沉浸在一本接一本的书海里。只要一看到书,其他一切事情就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有一次母亲为他准备好洗脚水,怕他忘记放凉了,便叫二哥崇道去催促。李政道放下书,却不知该干什么,看见盆里有水,便将手伸进洗脚的盆里搅了一下。此后,不管他在学校里功课如何优异,家里人都管他叫“三糊涂”,因为他在六兄妹中排行第三。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是一座典型的半殖民地城市,到处是外国租界,外国人飞扬跋扈、趾高气扬。李政道13岁那年,有一天他在英租乘电车,下车时不小心碰了一位中年的外国人。外国人认为自己的尊严受到损害,下车后立即找来印度巡警帮忙,印度警察不由分说就把李政道的双手反背起来,让那个外国人狠狠地揍了一顿。这次经历在李政道的心中深深地埋下了振兴中华的信念。
1940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李骏康以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思维方式。认为无论日子如何艰苦,孩子的教育始终是头等大事。他先把老二崇道和老三政道送到浙江嘉兴秀州中学,可是过了不久,战火又烧到那里,他只好又将老大宏道和崇道、政道兄弟三人一起送到江西赣州联合中学。
在江西,虽说生活辛苦些,父母又不能陪在身边。他们兄弟三人还要共同操持着生活中的许多事,但这里毕竟没有隆隆的炮声,有个较为安静的学习环境,所以酷爱学习的李政道也就感到心满意足了,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他的数理天赋在这穷乡僻壤里逐渐得到升华。
李政道在赣州联合中学学习期间,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令他哥哥、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但在这样的大后方,办学条件很差,师资奇缺,战火连绵不绝,学校经常聘不到老师。有一天,学校的训导主任叫人把李政道请去。二哥看到弟弟被人带到训导主任办公室,以为三弟惹出了什么麻烦,怕“三糊涂”受什么委屈,赶紧跟上去,在窗外看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