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睡前阅读网sqfwy.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书、书、书———环境的作用
我们的题目称之为书,但我们谈得并不全是书。我们谈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环境的作用。书是学习媒介的一种,而更重要的是广义的“书”。
1.见多识广
见到过的“世面”多,遇到事情就不会大惊小怪。而我理解,这句话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了解我们的世界,应该通过多方面的渠道。借助于英语老师经常提醒大家的:听、说、读、写、译每一个都是重要的。
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我们怎么可能只通过一个或很少的渠道去了解它呢?
读书、学知识,读只是学习的手段之一。有一个非正式渠道的统计,说目前书店里什么样的书销量增长最快?是类似连环画的成人读物。也就是说,不单单是在读文字,还要通过看画面去多一个层次的理解。这是不是说,成人们都懒惰了,阅读能力退化了?我不这样认为。想想看,你每天会在你的电脑屏幕前留恋多长时间,电脑屏幕大多数时间是通过什么向你传递信息的?是画面。
听故事,是我们小的时候最喜欢的事情之一。长大了好像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另外,它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上课时你不是在听吗?而且,不仅是课堂上,随时随地地多听听别人的说法,肯定是大有益处的。
在学习时,写和说可能有它类似的地方。有许多人实际上是忽略了它们在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但是,你仔细想一下,看到的和看到后写下来的是不是差别很大;读书时,默读的效果和大声朗读的效果是不是不一样。
可能前面说的听、说、读、写对学习的帮助你都认可,而“译”有什么关系呢?但如果我把“译”解释为,你如何把书本的东西“翻译”到你脑子里;你如何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别人的思维。我想你就会同意“译”在学习中也是很重要的。
最根本的我们是要强调,开发你一切可能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去学习。
2.广义的书
大学时,有一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是《分子物理学》的第一堂课。老师照例介绍了自己之后,就写了有半个黑板的“参考书”。然后,他对大家说:下课之后,每个人都要去图书馆,去借来其中的两到三本。你们手中的课本,我们也可以称作是“主要参考书”。随后他的解释让我们都认为很受启发。他讲,即使是基础性的知识,每个人在理解他们时也会有不同的角度,而且作者在写书时更是揉进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所以,同样的一个知识点,不同人的理解和认识问题的思路,肯定是有差异的。而作为学习者,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如果你的思维能和作者共鸣,才能够产生好的效果。如果学习的效果不好,不一定是你的理解力出了问题,也可能是你和教材没有产生“共鸣”。这时你去看看其他人的说法,可能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广义的书,包括参考书、课外书、技术指导、学习指南和习题解答等等。如果利用好他们,可以使你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而有效。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