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庄屿来公主府,是给赵衡送了消息。
这一次来,庄屿还是给赵衡送消息的。
他径直问赵衡:“那份提审文书,是不是你写的?”
前朝未覆灭时,庄屿曾在一场宴会上得见赵衡同各家千金比试书画的场景。
那时候汴梁城中正流行簪花小楷,各家千金卯足了劲儿想争头筹,用浣花笺写了一叠叠山水田园诗文。
唯有赵衡,举酒开怀痛饮,扯了一一张半黄宣纸,挥毫洒墨,写了一篇狂草经文。
评判的先生们被震得当场撂笔,却不是因赵衡字写得好,而是鄙夷她一介女流,竟如斯狂妄,敢学伯高,醉书狂草。
某位不惧权贵的先生,更是当场痛斥道:“鄙俚浅陋,尔等也配习草法,辱没草圣英名!”
赵衡当时年方十二,自幼被帝后娇宠,何曾被人这般不留情面的鄙夷呵斥过,红了眼,甩笔就走了。
那之后,再没听说过赵衡同谁比过书法。
但进宫作为太子伴读的庄屿却知道,赵衡私下苦练书法几近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他有幸从太子那儿见过赵衡练的狂草,虽技法稚嫩,但已能窥出伯高之风,并不像先生们批判的那般一无是处。
后来又隔了两年,庄屿又从太子那儿见过赵衡临摹先人的字帖,不论是楷书草书亦或是行书,皆有模有样,笔触老道。
完全看不出来是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娘写出来的。
彼时,太子还喜滋滋地同他夸赵衡:“我将你们平日写的文章拿给阿衡,她只需看几遍,就能模仿你们字迹,足以以假乱真。”
庄屿当时并不放在心上。
一个公主,即便能写一手好字又如何。
要成书法大家,实在有些天方夜谭。
但作为女儿家打发时间的消遣,也算是一桩雅事。
直至今日,他看到那一份仿着张显字迹的提审文书,脑中莫名想起这一段往事,心中狠狠打了个突。
擅摹他人字迹,又能近身拿到张显私章的,除了赵衡还有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